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发力新基建投资,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成为推进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专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乏力、出口承压,在稳经济的背景下,需要新基建发挥更大作用。“十四五”时期,全国新基建投资规模或超过15万亿元。
重大项目助力稳经济
新基建主要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为代表的,用新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融合基础设施;以及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创新基础设施。
今年以来,各地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为稳住经济大盘注入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6月20日,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该站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国内首个普速、高速双层车场站型布置的大型现代化铁路车站,形成了“顶层高铁、地面普铁、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7月1日,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线路全长2080公里,四川水电“闪送”江苏仅用7毫秒,每年输送的清洁电能相当于南京半年的用电量。
下半年,各地方和骨干企业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
作为西北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中心——陕西西安雁塔区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二期正在有序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汇聚高校院所、科研企业、领军型科技创新人才,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盛夏时节,中国移动宁夏中卫数据中心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据悉,该项目新建机架12000多个,未来将实现宁夏与京津冀地区间传输时延8毫秒。
在河南,仅用3个月,一条通往湖北武汉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就完成了从核准到开工的各项准备;12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公路水路项目已集中开工。
在上海青浦、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总投资约940亿元的沪苏嘉城际铁路7月同步正式开工,“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在加速跑。
作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重要一环,今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在贵州、宁夏、河南、甘肃等地,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加快落地,为数字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此外,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陆续发布建设5G基站、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相关政策文件。
各地纷纷布局新基建
新基建是释放经济活力的强劲引擎、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一段时间以来,贵州、北京、宁夏等地瞄准新基建领域,陆续公布了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加快部署稳投资工作。
5月16日,江苏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建设步伐,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项目,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5月31日,贵州出台《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切实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出台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
6月2日,北京发布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提出,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朝阳、海淀等超级算力中心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加快一体化基站系统建设部署。
6月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的《宁夏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推动“新基建”和“传统基建”融合发展;明确了首批364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6035亿元。其中,中国算力网络宁夏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工程等35个信息基础设施总投资3101亿元。
此外,云南、山西、成都、眉山、广州等多地也陆续发布了发力新基建的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各地还纷纷布局新基建,大力支持数字化相关产业发展。
其中,山东提出,实施新型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到2025年,5G基站数达到25万个,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高质量、大规模5G网络全面建成。
贵州提出,2022年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推进“东数西算”试点,加快京东、南方电网等数据中心建设,新建5G基站2.5万个。
云南明确,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提升昆明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服务能力和物联网接入能力,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新建5G基站2万个,推进5G融合创新应用。
安徽提出,实施“新基建+”行动,创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集群,新建5G基站2.5万个以上。
五个方面将成新风口
“当前,新基建、新能源项目投资是拉动投资和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表示,从短期来看,稳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发力点;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动能转换和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加大新基建、新能源项目投资有利于调节经济结构,符合转型发展大趋势。
“做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有助于摆脱过于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约。”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我国人口红利不再呈现巨大优势的背景下,发展诸如信息、科技等领域的新基建,可以有效杜绝过去“拼投资”“拼规模”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此外,白明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新基建,可谓恰逢其时。”他解释称,其一,诸多国家眼下正积极抢占科技领域新基建的赛道,我国如果在此阶段落后,那么将处于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其二,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犹如修好更宽阔的道路,更能促使我国的经济不再依赖国外,而在国内经济循环上发挥更大效用。
“即便没有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发展新基建也会是一项必然的选择。”白明认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交往模式正逐步发生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未来无接触、智能化的工程将会取而代之,因此投入新基建是现实所需,也是顺势而为。
那么,新基建未来发展的新风口会在哪里?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所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五个布局重点,即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重要的融合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强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围绕规划、网络、用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撑“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推动各枢纽节点建设尽快落地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