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产销量和保有量连续多年世界领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了21%。”7月21日上午,“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致辞时表示。

万钢称,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国内头部企业进入国际知名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全球装机量占比超过了50%,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发挥巨大的作用。

针对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万钢分享了五点看法。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目前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技术仍然是市场主流且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与此同时,新体系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等众多新兴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因此,既要加大投入,在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上不断创新,提高大规模制造、高品质交付的能力,也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布局,做到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二是不断强链补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日益完善,但是面对市场的高速发展,供应链保供压力仍然很大。去年以来,碳酸锂等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TWH时代,应该加强上游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强产业链的上下协同,在保障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于报废电池的回收利用,实现关键材料的循环利用,将产业链做全、做强。

三是保障安全发展。要持续提高动力电池技术标准,提升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水平,实现增量市场的安全性能提升。对于在用车辆要定期维护,健全年检制度,通过电池健康度的科学评估排除风险隐患,要加强远程检测和大数据的应用,对在用车辆及时预警,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行驶安全。

四是推动拓展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一千万辆且持续增长,要充分发挥车用动力电池的载能和储能特性,通过车—网双向互动,为城市电网“削峰填谷”,提高电网调峰的效率。其次,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退役车用动力电池作为储能电池的梯级利用体系,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五是坚持开放合作。围绕资源开采提炼、电池技术研发技术,锂镍等原材料交易市场管理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全球统一的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国际互认的碳足迹认证制度,推动碳排放信息的互联互通,让汽车电动化应用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